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9490/55136 (53%)
造訪人次 : 1522620 線上人數 : 32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MUR
中醫學院
中國醫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MUR
‧
管理
中國醫藥大學機構典藏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Repository, Taiwan
>
中醫學院
>
中國醫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310903500/24277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cmu.edu.tw/ir/handle/310903500/24277
題名:
《傷寒雜病論》保胃氣思想之研究
作者:
劉紀昌
貢獻者: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
關鍵詞:
胃氣
日期:
1992
上傳時間:
2009-12-22 10:25:00 (UTC+8)
摘要:
《傷寒雜病論》為東漢時代張仲景的著作,原書以中醫經典《內經》為基礎,加以擴充和發揮,將理論落實於臨床。千餘年來,後世醫家應用於診斷治療,皆取得良好之療效,故張仲景被尊為「醫聖」。本論文欲從張仲景學術之淵源著手,探討《傷寒雜病論》對「胃氣」學說之傳承及保胃氣思想之臨床應用。
本研究大量收集近代考古學研究成果、中醫飲食文化、《內經》、《難經》之胃氣思想、《傷寒雜病論》之胃氣思想、《傷寒雜病論》穀品入藥、保胃氣理論臨床應用、保胃氣理論與養生食療及現代醫學對保胃氣思想之研究等相關文獻。資料來源計有中國歷代中醫古籍、歷代文史哲學相關古籍,近代中醫論著、日本漢醫學家著作,兩岸三地中醫藥期刊,相關之文史哲學期刊,及中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本研究儘力搜齊與論文所有相關的文獻,予以分類整理,其中資料收集至二○○三年,期能反應最新之研究成果。對於歷代醫家保胃氣思想之論述,亦盡力選取有代表性之歷代名醫。
在研究方法上,採用詞義、訓詁、語法、修辭等多學科方法,對古文特有的一詞多義現象,透過上下文求索,了解語言環境與空間,亦即透過因文定義之方法,釐清中醫「胃氣」之定義內涵。並利用醫史文獻學研究方法,透過資料分析比對與歸納,分別探討中醫胃氣理論的奠基和發展,《傷寒雜病論》胃氣理論之淵源,穀品入藥之劑型、作用、應用規律;桂枝湯證與胃氣關係等內容,並收集現代生理、病理、藥理、營養、免疫學等學科對保胃氣思想之研究成果,予以歸納對照,嚐試用現代醫學方法描述「胃氣」之內涵,冀使中醫一脈相承之理論體系,能與現代醫學同步。
透過醫古文學及醫史文獻學與現代醫學等學科之研究結果顯示:《內經》與《傷寒雜病論》之食療養生觀一脈相承,經由此觀點可以進一步掌握古代醫家應用食物與藥物之時機與比重。而對「胃氣」之內涵,除了指狹義之胃腑氣機、廣義之脾胃氣機,有部份內容更強調了與五臟六腑之關連性,內涵與「正氣」相當一致。
在米穀入藥之研究上,發現仲景雖應用在多種劑型上,然而皆在保護胃氣為主之前提下使用。由於米穀具有中正和平之性,不論外感或內傷,皆無所忌,且能適時發揮扶正袪邪之力,而桂枝湯啜熱稀粥,更成為藥食並用,保胃氣存津液之最佳典範。
在經方煎服法之分析歸納上,亦發現許多與保胃氣相關的內容,而透過保胃氣思想對後世醫家之影響及保胃氣思想對養生食療之啟發等研究,更了解千餘年來一脈相承的食療觀點,更肯定保胃氣思想是中醫臨床診治疾病的核心思想。
經由以上對中醫理論的傳承及保胃氣思想之研究結果,不僅能了解《內經》以來一脈相承的食物補療觀念,對「胃氣」內涵之探討,更有助於中醫基礎理論之標準化,且從臨床角度而言,重視仲景穀品入藥之研究,除可增進療效,亦且矯正後世強調溫補及過用寒涼之弊端,對後世藥物歸經及臟腑補瀉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更對今人飲食方式及養生治病有極大的啟示作用。透過現代醫學對保胃氣思想之研究,由中西醫結合觀點言之,即使經過數千年,仍可證明中醫理論之正確性。
本論文藉由對古代經典之研究及全面完整的繼承,更可為中西醫結合發展找出較明確的定位。
顯示於類別:
[中國醫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50017.pdf
452Kb
Adobe PDF
2093
檢視/開啟
在CM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